劲爆消息,沃尔玛DSV现号出售,欢迎咨询 |
订单如流水,外贸人却增收不增利,什么原因?发表时间:2022-05-12 13:54 自去年6月份起,我国外贸月度进出口总值已经连续保持正增长,我国外贸总体向好的趋势未变。 但是一年来,海运费暴涨、一柜难求,再伴随人民币汇率上升、原材料涨价、国内限电限产等情况,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。 “我们必须清醒看到,许多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,困难增多,‘有单不敢接’、‘增收不增利’现象较为普遍。” 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说。 中国进出口规模高速增长背后,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困难却在不断增加。拐点将在何时到来? 有单不敢接:新单忙不完,旧单发不出 受疫情影响,国外工厂开工不足,孟加拉国、印度、越南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订单纷纷转移到了中国。但国内的供应商却高兴不起来,爆棚的订单来不及制作,他们不得不退单、拒单。 由于订单增加,工厂里的货都在延期交付。叠加上游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因素,导致他们在9月时都还没完成8月份的订单,而下游企业又催的急,“工厂已经没有多余的运转空间了。” 这种情况下,每增加一个新订单,无疑就增加了延期交付的赔偿风险。 除了订单做不过来,集装箱一箱难求,也让外贸企业“有单不敢接”。疫情以来,全球港口拥堵严重,滞留在国外码头的集装箱无法及时回流到中国,导致企业没有箱子发货。 增收不增利:成本上涨,企业多自己承担 让外贸企业头疼的另一个问题是,“工厂看起来很红火,但就是不赚钱。”原因是: 一、原材料涨价是吞噬利润的黑洞。 二、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影响着企业利润。 三、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利润蚕食同样明显。 “对于涨价之前签订的合同,为了稳住客户,一般都只能自己承担损失。”一位深圳外贸从业者表示,对于涨价之后的新订单,大部分企业都会提出涨价,但也要考虑客户承受能力,“因为涨价后影响老外购买力,订单需求会逐步减少。” 海运费继续暴涨,订单从过热骤然转冷 除了成本问题,国际航运带来的变故,也让外贸企业措手不及。 自去年开始,全球集装箱运价持续攀升,部分航线集装箱市场报价一度暴涨至十倍以上。 海运费大涨,极大影响了国外商户的购买热情,特别是低附加值的小商品备受冲击。相关订单也从过热骤然转冷。 此外,全球各大港口的拥堵,也加重了这一问题。船回不来,空柜又难抢,这无疑会继续拉低外贸企业的订单量。订单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,也可能会在明年显现。 商务部:将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 眼下,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。在近期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,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就提到,目前还存在贸易风险多、成本上涨多、供应链堵点多等问题。 “外贸发展还存在很多隐忧,不能盲目乐观。”任鸿斌说,商务部将适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举措。 其中,为了增强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,将进一步提升出口信用保险作用,抓实外贸信贷投放。 拐点将在何时出现?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梅婷分析,预计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在2022年上半年北半球天气回暖、能源需求回落下逐步改善。 全球疫情蔓延、新型变异病毒出现,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恢复仍然较慢,但我国出口增长仍有韧性,我国海运繁忙、集装箱供应不足可能还将持续半年左右。 |